幻灯四
幻灯三
幻灯二
幻灯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常见问题 > 建议点评 >
日本应对超少子老龄社会的新探索

当今世界,不少西方发达国家进入了老龄社会,有的国家进入了超老龄社会,还有的国家呈现老龄化与少子化叠加的特征。已进入超少子老龄社会的日本,在应对少子老龄化方面有以下一些新的探索。

一是推广嵌入社区的小规模多功能护理中心。

二是“认知症咖啡馆”服务特殊老年群体。随着人均寿命延长和老年人口的增多,患认知症(阿尔茨海默病)的老年人数量也在不断攀升。为应对认知症老年人的增加,加强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关注,“认知症咖啡馆”应运而生。这类咖啡馆既有公办也有民办,地点通常选在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或是普通的咖啡馆、茶馆。活动内容有:举办认知症相关问题的讲座;举办电影放映会、演唱会;讲授园艺、芳香疗法、电脑操作等;带领老年人做体操和脑部训练。

三是为健全育儿支援体制,对养育幼儿的年轻母亲提供帮助,以厚生劳动省为主体开展了一项“地区育儿支援中心”事业。

四是“社区老年沙龙”回应孤独问题。老年人在福利机构工作人员与志愿者的带领下做些简单的手工,中午一起吃盒饭(自费500日元)、聊天。老年沙龙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十分有益。

原文链接:日本应对超少子老龄社会的新探索

   郑功成:解决养老育儿难题须统筹施计

传统的传宗接代、多子多福观念走向式微,年轻人普遍感到生育焦虑,其原因主要有:一是育儿成本居高难下,几乎要占家庭日常支出的三分之一左右;二是儿童课业负担繁重,且有许多内容从学校转嫁到家庭,家长普遍反映占用时间太多;三是工作竞争压力大,父母难以平衡育儿与工作的关系;四是社会化服务供给不足,养老服务与儿童福利发展滞后,致使年轻人需要承担着照顾父母与子女的双重责任。当然,还有一部分人并无生育意愿,选择不婚不育者、丁克夫妇在增加。

适宜的发展取向是统筹考虑“一老一小”问题并精准施策。一是尽快制定新发展阶段解决“一老一小”问题的顶层设计,将人口均衡增长作为重要的政策目标。二是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解决总量供给不足。三是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畅通老年人参与社会的途径。四是加快补上儿童福利事业发展的短板。五是深化幼儿园与义务教育改革,坚决杜绝幼儿园小学化,避免将学校教育转化成家庭教育。六是重视女性权益保障,采取更加灵活的女性就业政策,为育儿休假的女性自动计入公共养老金待遇。

原文链接:解决养老育儿难题须统筹施计

   林木西、白晰:东北振兴首在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着力营造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各级政府向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转变,并创新行政监管模式,把有效监管作为简政放权的必要保障。

二是着力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以地方立法推动改革创新,促进由“熟人社会、关系社会、人情社会”向“契约社会、规制社会、法治社会”转变。

三是着力营造利企惠企的市场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法律环境和地方政策体系。

四是着力营造创新驱动的发展环境。破解东北人才流失困境,需要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与激励机制,健全形成“人才高地”的体制机制。

五是着力营造宜业宜居的人文环境。弘扬勇于创新、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的企业家精神,促进东北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茁壮成长。同时,应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建立健全社会信用机制,并大力提升城乡社会公共服务水平。

原文链接:东北振兴首在优化营商环境

   包存宽:如何破解全球气候治理之困

在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上,一方面需要通过低碳产业转型、低碳技术创新、绿色金融创新等,带动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环境等各个部门的绿色低碳转型和升级,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基于低碳绿色循环经济理念并借助智能化,将有望加快形成新型生产方式,以碳排放核查、碳中和认证为代表的绿色低碳型服务业将成为新兴产业,为不同主体提供更有竞争力的市场、更绿色的就业机会。

在高品质生活上,碳达峰、碳中和不仅关系到产业、教育、就业、社会公平等民生议题,需要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要倡导绿色采购、旧物回收、节水节电、“光盘行动”和零碳出行等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并促进其成为公众普遍行为和社会新风尚。“人心齐,泰山移”。应对气候变化挑战,需要世界各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原文链接:如何破解全球气候治理之困

   杜宝贵:重视科技评价中的五个关系

第一,科技评价主体与科技评价客体间的关系。建立适应不同类型客体的科技评价团队、科技评价体系和科技评价标准,对各类型科技评价客体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第二,科技评价目标与科技评价方式间的关系。科技评价方式的选择必须以全面实现评价目标的设定为基本出发点,评价方式不能替代评价目标,前者要为后者服务。

第三,科技评价过程与科技评价结果间的关系。科技评价过程涉及科技评价主体与科技评价对象间就某些特定的标准和价值形成一致性倾向的过程,科技评价结果涉及评价结论的运用问题。在科技评价实践中,我们应避免类似舍本逐末的问题出现。

第四,科技评价周期与科技评价绩效间的关系。如长周期的基础研究和短周期的应用研究,就需要基于差异化的科技评价或绩效评价导向进行合理引导,建立与不同类型科研活动规律相适应的跟踪评价周期。

第五,科技评价的中国特色与科技评价的国际接轨间的关系。我们应充分汲取国际评估实践经验的有益内核,结合中国的科技评价实践,找到本土评价机制与国际评价机制的契合点。

原文链接:重视科技评价中的五个关系

   刘士林:江南文化为城市发展画龙点睛

当今世界各国的城镇化进程,主要形成了两种发展模式:一是侧重经济、交通和人口的“经济城市”;二是侧重文化、生态和生活质量的“人文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包括上海在内的很多城市,大都选择了“经济城市”的发展思路和模式,不仅严重透支了城市赖以存在的大气、土壤、水资源等“物质条件”,也使城市人、城市文化、城市精神、城市价值受到不同程度的扭曲和污染,成为影响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和人民过上美好城市生活的主要障碍。

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是上海主要的文化资源,也是上海致力于打造的三大文化品牌。上海作为长三角的“龙头”,江南文化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而浦东作为上海的“龙头”,江南文化同样有其重要的职责所在。以江南文化为浦东、上海“画龙点睛”,引领打造长三角共有的江南文化家园,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区域现代化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应作为一个重要战略安排尽快提上议事日程。

原文链接:江南文化为城市发展画龙点睛

   王义桅:二十一世纪多边主义应该是什么样的

人类面临的所有全球性问题,任何一国想单打独斗都无法解决,必须开展全球行动、全球应对、全球合作。所以,多边主义的核心理念就是开放和包容,反对封闭和排他。

更一般地说,中国的多边主义观折射“一多不分”文化观:“一”是目标,是灵魂,指人类命运共同体;“多”是形式,是手段。与西方哲学观不同,“一多不分观”是表述中国传统生生不息宇宙论的哲学术语,指的是天地万物“一”与“多”的不可分割关系——任何所谓单子个体同它所处情势环境的不间断延续性和在这个意义上它的特殊性与环境多样性的共生共存自然状态。这是一种关系特殊性与整体性的相融互通,是在人们一般价值、意愿和行为的不恰当性所造成的关系紧张状态之中产生的共享与和谐的自然动态。

多边主义的前提是各国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形成真正的“边”,而非被边缘化。因此,多边主义与世界多样性是一脉相承的。世界多样性与自然多样性也是一脉相承的。

原文链接:二十一世纪多边主义应该是什么样的

   激发市场活力需弘扬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群体也面临着时代变化、科技进步带来的挑战。企业家必须适应企业发展的现实需求,提高站位、放眼大局,切实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

第一,要厚植爱国情怀。优秀企业家必须对国家、对民族怀有崇高使命感和强烈责任感,办好一流企业,主动为国担当、为国分忧。

第二,要弘扬创新精神。企业家要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勇于推动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努力把企业打造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

第三,要坚持诚信守法。企业家要同方方面面打交道,调动人、财、物等各种资源,没有诚信可谓寸步难行。企业家要坚持诚信守法,同时带动全社会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提升。

第四,要承担社会责任。热心慈善公益的企业,更有可能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对消费者负责的企业,更有可能赢得顾客与市场;诚实守信、保护环境的企业,更容易得到投资者、消费者的支持。

第五,要拓展国际视野。视野决定胸怀,胸怀成就事业。企业家要有大视野、大格局,不断提升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困难、风险、挑战,增强发展信心。

原文链接:激发市场活力需弘扬企业家精神

   郭启民:立足“稳”与“扩”提升就业质量

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发展。只有把经济发展的“蛋糕”做大了,才能把就业的“蛋糕”做大。“十四五”时期,需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不断完善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政策体系。要千方百计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稳住就业“基本盘”,特别是在产业政策方面,需在充分考虑劳动力资源状况的前提下完善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积极推进产业融合,扩大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推动产业发展与稳定和扩大就业形成良性互动。

一方面,要重视第一产业对吸纳就业的重要作用,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继续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稳就业方面的显著优势;同时注重生产性服务业和高品质生活服务业、消费服务业的发展,激发其吸纳就业的潜力;还需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形成新的就业“蓄水池”。另

另一方面,要积极适应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劳动力资源的要求,将就业优先战略贯彻落实到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的工作中。此外,要注重发挥财税、金融、产业、贸易等宏观政策对促进就业的重要作用,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成为就业规模扩大、质量提升的过程。

就业规模的扩大、质量的提升,有赖于公共就业服务水平的提升。“十四五”时期,需全面加快统筹城乡的人力资源市场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共就业服务水平。

原文链接:立足“稳”与“扩”提升就业质量

   徐建伟:以系统观念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生态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是仅靠某一行业、某一领域的“单兵突进”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联系而非割裂、全面而非局部、动态而非静态地研究制造业发展问题,营造有利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生态。

世界上一些制造业先行国家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制造业生态。美国形成了内源为主的创新引领型制造业生态。其凭借强大的创新资源、一流的跨国企业、关键的产业环节和高端的市场需求,在构建完善制造业生态的主要方面都能做到以国内为主,对国外依赖程度较高的主要是一般制造领域和低端环节。

日本、德国等制造强国形成了内外联动的链条协同型制造业生态。这些国家拥有相对完备的制造体系和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占据产业链的高精尖环节,并形成了与之配套的应用型技术开发、高技能人才培养、关键装备及材料生产、产业配套能力建设等基础支撑。

再看一些经济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大多形成了多头在外的分工嵌入型制造业生态,主要通过发挥劳动力等一般要素的成本和效率优势,承接国际资本、技术和订单转移,大量进口关键核心零部件、出口终端产品,形成“多头在外+分工嵌入+生产制造”的产业发展格局。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制造业生态也具有分工嵌入型的特点。

相比于世界制造强国,我国制造业生态尚不健全、不完整,内生的、自主的产业循环体系不够畅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还面临一些突出挑战。